新聞

返回上一頁
教育傳媒到校
2024年1月

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 - 2024年1月

愉快學習體驗 享受英文樂趣 打造國際化語境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紅磡信義學校一向重視同學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方面的均衡發展,致力為同學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經歷與價值教育,讓他們能夠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和正確的價值觀。馮麗儀校長重視同學的英文發展,靈活運用資源,透過語境、人手調撥等,製造一個全面而優質,同時能夠配合學校共融文化的教育環境。在一個專業的教學團隊、國際化的英文語境、多元化的英語學習活動,以及充滿關愛共融的英語學習環境下,學生能夠愉快地學習英文,並從學習中得到啟迪。

國際化英文語境 營造校園關愛文化

學校收生一直多元化,除了本地學生外,更吸引了不同族裔的非華語學生入讀,校園內的小朋友來自世界各地,營造獨一無二的國際化英文語境,讓同學在日常生活的環境中將英文學以致用。在關愛、共融的校園文化氛圍下,教學團隊能夠照顧學生不同的學習需要,並讓非華語學生與華語學生能夠融洽相處,互助、互學、互勉。英文科主任呂俊聲老師表示:「同學之間的日常相處無分種族,非華語學生與華語學生均以英文作為共同的溝通工具,一同學習、聊天、玩遊戲,彼此之間互相尊重。」在多元文化的大環境下,學校造就了一個自然的英文語境,讓同學習慣在日常以英語作溝通、交流,潛移默化地提升英語會話能力。

與此同時,學校積極推廣關愛文化,英文科組的教學策略亦貫徹這個發展方向,將關愛精神滲透進英文科。學校投放資源聘請教職員,建構經驗豐富、人手充裕的教學團隊,並安排助教協助課堂,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關顧他們的身心靈健康需要,以及提供適切的學習和生活方面的支援。課程主任陳玉婷主任表示:「為優化師生比例,讓老師能夠照顧每位學生的需求,即時給予他們關愛,校方特聘三位擅長兩文三語的非華語老師,提供不同支援及輔導,以協助校內的非華語學生儘快投入課堂、融入校園、愉快學習。」

與教育機構合作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為了給予學生與時並進的英語學習經歷,學校積極與外間教育機構合作,為教學團隊提供專業培訓以及教材製作指導。校方與香港教育大學合作,特別聘請教育專家盧敏玲教授及勞傅燕華博士作為顧問,帶領老師以「變易理論」為基礎,透過課堂內的「行動研究」,將理論用於教學層面,提高學與教效能。計劃的合作成效顯著,令人鼓舞,據學校的前、後數據評測顯示,學生對課題的了解程度大幅上升,亦能夠清楚分辨容易混淆的知識概念。近年,學校更參與了教育局英文科校本專業支援計劃,邀請督學到校與英文科教學團隊共同備課及製作教材,上個學年校方便針對小三及小五的閱讀及寫作,優化校本教材,同學們其後皆能輕鬆撰寫多元化而有深度的文章。

多元學習經歷 加強英語應用能力

英語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教學或完成家課,學校在英文科的教與學上亦顧及到這點,遂舉辦多元英語學習活動,提升同學對學習英語的動機和信心。馮校長認為:「透過活動教學元素,讓學生擁有屬於自己的『製成品』,不僅展現出自己的學習成效,更為同學製造一個成功的經歷。」成功的學習經歷對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故此校內設有英文戲劇隊,藉着戲劇教育,為同學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同學們可以在外籍英語老師及英文老師的指導下了解、創作及討論劇本,讓同學發揮創意的同時,更訓練個人在閱讀及寫作方面的能力。英文戲劇隊除設計劇本外,亦會演繹經典劇本,例如戲劇隊曾經公開演出由學校外籍老師創作的 Goldilocks and the Three Bears 續集。

外籍英語老師 Mr. Brandon 指出:「戲劇不只是一門表演藝術,也是啟發人心的重要工具;從教育的角度看,它更可引起同學的學習動機、啟發想像力和創意、促進溝通和了解,以及培養有深度的思考。」英文戲劇隊更會在暑假期間舉行英語話劇表演,讓同學藉着表演、訓練聆聽與說話的能力,同時提升同學對英文的自信心。此外,校方亦積極鼓勵同學參與各類英語活動,例如英語朗誦節、劍橋英語班及英語徵文比賽等等,讓同學從多元化的英語學習體驗中,實踐所學的英語知識,並從訓練之中逐步強化自己的英語能力。

跨學科課程規劃 有機融合品德教育

跨學科教學能夠有效連繫不同知識點,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學校在英文課程及教學課題的規劃上,將英文科、公民教育、國家安全教育等範疇互相扣連,藉以培養同學除了穩固的語言基礎外,更具備良好的公民素養,成為未來貢獻社會的棟樑。在英文科融合公民教育方面,教學團隊借助英文課教導同學堅毅、關愛、責任感、守時、誠實等道理,從日常生活實踐正向品德價值。呂老師表示:「在英文課程中,我們會涉獵不同教學課題,老師透過帶領同學閱讀不同英文篇章,從而帶出正向品德的重要性。」

國家安全教育方面,學校響應教育局所提倡的「多重進路、互相配合」,將合適的國家安全課題與英文科有機結合,進行跨學科教學,可提升同學國民身份認同,並吸收更多英文知識。此外,校方亦會以英語作為媒介,加深學生對中華文化的認識,例如在「英語日」以中國傳統節日為主題,透過小手作、應用程式,讓同學從中國傳統節日了解中華文化。同時,對於非華語學生而言,英文與國民教育的跨科學習能夠讓他們對中華文化有更多的認識,更好融入香港社會。

趣味學習氛圍 投入英語世界

在英語教學規劃上,學校提倡讓學生投入於英語學習當中,享受一個歡樂的英語學習氛圍。一方面,學校會舉辦多元化的英語活動。例如一年一度的「英語日」,活動包括:攤位遊戲、英語遊蹤、觀看英語戲劇表演等,讓同學以有趣的方式學習英語;亦會在聖誕節、宗教活動日、STEM 週等特定日子展開跨學科協作活動。此外,學校更培養「英語大使」,負責在逢星期三的早會上以英語主持及帶領祈禱,並在每個星期五的中午活動時間,與外籍英語老師前往低年級各班進行英語遊戲及互動。外籍老師亦會在平日課前及小息時,為同學設置英語攤位遊戲,鼓勵同學多說英文。與此同時,外籍老師逢星期三早會上進行「3 分鐘 English Talk」,教導學生日常英文用語。

英語室結合海外遊學 建立國際視野

學校着重培養學生建立世界觀,幫助他們拓闊眼界,深化知識層面。學校靈活運用資源,一方面積極為同學安排外訪與交流的機會,設計「獎學遊」的遊學機制,校方會津貼表現優異的同學參加他們有興趣的「獎學遊」。同時,對於熱衷於英語學習的同學,學校則會安排他們跟隨老師、導遊前往澳洲、加拿大、英國等以英文為主要溝通語言的國家,體驗當地的風土人情,建立國際視野,在沉浸式環境中精進英語能力。

另一方面,學校從校園環境着手,設有特別佈置的英語室,以迪士尼的小小世界為靈感,藉此把世界各洲的特色,如地理位置、文化習俗、飲食習慣等,帶進英語室,令學生能夠擴闊眼界。學校未來更計劃在操場繪畫一幅巨型壁畫,培養同學對不同民族的共融關愛的心,並提升格局與眼界。

全方位銜接計劃 照顧學習多樣性

學校提倡「拔尖、提中、補底」的教學策略,早在六至八月時,校方已為同學準備暑期班,好讓老師及早了解同學的能力,以便在課程中作出調適,針對課程框架設計分層課業,內容主要包括默書、工作紙等。另外,學校在英文閱讀課程亦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英文 PLP-R 課堂會按照同學的閱讀能力,細分為紅、黃、藍、綠四組,安排老師分別照顧不同程度的同學。例如能力較高的同學,老師會協助他們精進英語水平;能力稍遜的學生則由認字、拼音等基礎訓練着手,為他們奠定穩固的基礎後,再進一步教授其他內容。

此外,馮校長亦了解到非華語學生的家長在語言上或許存在困難,因此校方會進行翻譯工作,讓他們也能夠了解學校在課程上的調適以及發展,透過推動家校之間的合作,共同提升小朋友的英語能力。同時,為幫助小一新生適應校園環境及掌握英語學習模式,學校相當重視幼小銜接,特別安排小一課程的上學期不設中、英文默書,上學期的考試及評核亦不計算分數,減低他們的學習壓力。其後,英文科組更會透過平日的實作、評估,或是遊戲中的表現,評量學生的英語能力,從而制定最合適的教學策略。

善用電子教學工具 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學校善用電子教學工具,提升學與教效能,貫徹「一人一平板」的學習模式。老師平日在課堂中會應用大量電子教學媒體,尤其針對於低年級遊戲式學習的部分,例如「Kahoot」、「Quizlet」、「Wordwall」等。馮校長指出:「所有電子平台,老師都能夠在教學上運用自如,學生可以透過網上平台不受時間及空間的限制,回家後可以繼續自學,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與積極的學習態度。」

 

教育傳媒

馮麗儀校長 馮麗儀校長
學校致力為同學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學校致力為同學的學習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
馮麗儀校長重視同學的英文發展 馮麗儀校長重視同學的英文發展
學校收生一直多元化 學校收生一直多元化
學校造就了一個自然的英文語境 學校造就了一個自然的英文語境
給予學生與時並進的英語學習經歷 給予學生與時並進的英語學習經歷
學校積極推廣關愛文化 學校積極推廣關愛文化
英語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教學或完成家課 英語學習並不局限於課堂教學或完成家課
學校提倡讓學生投入於英語學習當中 學校提倡讓學生投入於英語學習當中
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發展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
校方積極鼓勵同學參與各類英語活動 校方積極鼓勵同學參與各類英語活動
學校進行跨學科教學 學校進行跨學科教學
學校着重培養學生建立世界觀 學校着重培養學生建立世界觀
學校提倡「拔尖、提中、補底」的教學策略 學校提倡「拔尖、提中、補底」的教學策略
學校善用電子教學工具,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校善用電子教學工具,提升學與教效能
學校在英文閱讀課程亦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學校在英文閱讀課程亦照顧到學生的個別差異
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培養同學自主學習的能力
校舍外觀 校舍外觀
返回上一頁